首页 资讯 正文

专家详解关税战下的财政数据,短期财政增量政策出台可能性小

体育正文 295 0

专家详解关税战下的财政数据,短期财政增量政策出台可能性小

专家详解关税战下的财政数据,短期财政增量政策出台可能性小

美国4月初对中国(zhōngguó)加征畸高关税一度引起市场担忧,但最终4月份的财政、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顶住压力(yālì)稳定增长。 财政部数据显示,4月(yuè)份全国税收收入增速首次实现年内由负转正,同比(tóngbǐ)增长约1.9%。这也带动今年前4个月全国一般(yìbān)公共预算收入降幅缩窄至-0.4%。 多位(duōwèi)专家告诉第一财经,关税战预期下“抢补货”“抢出口”“转出口”等对冲对美出口下滑,而“两重”“两新”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cáizhèngzhèngcè)靠前发力也对冲经济(jīngjì)下行压力。随着中美双方90天内大幅下调关税,上半年经济预计保持稳定增长(zēngzhǎng),短期内财政政策主要是加快落实好既有政策举措,比如加快发行(fāxíng)政府债券等,并适时(shìshí)储备增量政策根据后续形势择机而出,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为何4月关税战升级下,税收收入增速逆势(nìshì)增长?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第一财经分析,4月财政经济数据总体上呈现出稳定和韧性的特征,关税(guānshuì)战的冲击有宏观时滞,工业生产(shēngchǎn)和出口(chūkǒu)增速好于市场预期(yùqī),税收好于预期,主要是源于“转出口”部分对冲了对美出口的下滑(xiàhuá),4月中国(zhōngguó)对美出口下降21%,但对东盟出口增长20.8%。而“两重”“两新”政策对国内消费和投资(tóuzī)形成有力支撑,4月耐用品消费、设备投资、广义(guǎngyì)基建投资同比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另外,新质生产力生产和投资增速较高,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部分传统生产的下行。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第一财经,海外企业(qǐyè)“抢补货”、国内企业“抢出口”带动出口和订单上升,使得(shǐde)四月出口数据不弱,在订单带动下工业生产拉动(lādòng)增值税维持正增长。另外“两新”政策补贴以及部分企业降本增效,均带动企业成本降低,利润上升。此外去年(qùnián)《公平竞争条例》发布实施,加上“反内卷”政策导向,加强(jiāqiáng)了税收统一监管,减少(jiǎnshǎo)了地方税收竞争对税收的负面影响。 “从4月份财政收支数据来看,无论是(wúlùnshì)支出力度还是收入恢复(huīfù)均延续向好(hǎo)趋势。但需要(xūyào)注意的是,在当前低物价水平(wùjiàshuǐpíng)下,整体税收依然为负增长,例如企业所得税、关税、房地产相关五税较去年同期均为负增长,也反映了关税因素扰动下,对预期和企业利润率的影响。”章俊说。 财政部数据显示(xiǎnshì),今年前4个月(yu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616亿元,同比(tóngbǐ)下降0.4%。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586亿元,同比下降6.7%。 上(shàng)图来自中国银河证券研报(下同) 尽管收入有所下滑(xiàhuá),但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财政支出(cáizhèngzhīchū)保持一定强度。 根据财政部数据,1—4月,全国一般公共(gōnggòng)预算支出(zhīchū)93581亿元,同比增长4.6%。全国政府性(xìng)基金预算支出26136亿元,同比增长17.7%。 4月份房地产销售、投资数据较3月份略有下降,而4月份地方(dìfāng)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称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增速显著(xiǎnzhù)回升至4.3%,为何(wèihé)出现这种反差? 章俊分析,4月份地方土地出让收入累计(lěijì)同比-11.4%(前值-15.9%),当月增速(zēngsù)由负(yóufù)转正。这一方面是地方最终土地收入入账(rùzhàng)(rùzhàng)与土地拍卖(pāimài)存在(cúnzài)(cúnzài)部分滞后,即年初1-3月份房地产一、二级市场热度较高,部分成交土地在四月份陆续入账形成收入,在往年的数据中也存在以上情况。另一方面也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有关,年初以来一、二线核心城市房地产数据恢复较快,且新出让土地集中在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土地溢价率有所上升,而土地拍卖单价的提升,会使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与土地收入增速出现分化。 罗志恒认为,4月卖地收入当月增速转正,这(zhè)主要是(shì)源于土地出让合同签署与资金入库有时间差(shíjiānchà),当前入库的土地出让收入主要反映的是去年四季度房地产市场向好回升(huíshēng)的态势,而非当前的房地产形势。房地产市场总体上看(kàn)随着供需形势逆转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短期有一定压力,但从中长期看城镇化进程上升、家庭小型化、人均居住面积提高、旧房(jiùfáng)拆改等仍支撑房地产需求,不必过于悲观。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de)意见》,要求(yāoqiú)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能够有效拉动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对于促进经济(jīngjì)增长、进一步保障(bǎozhàng)和改善民生都具有(jùyǒu)十分重要的意义。 短期财政加码概率(gàilǜ)降低 面对关税战冲击,经过各方努力和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对冲,4月份中国经济顶住(dǐngzhù)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xiàng)新向好发展态势。5月10日至11日,中美(měi)双方在瑞士日内瓦举行(jǔxíng)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双方协商同意在90天内大幅降低关税。 在这一变化之下,中国财政政策接下来如何(rúhé)应对?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告诉第一财经,外贸商家“抢出口”、财政政策靠前实施,加上去年二季度(èrjìdù)基数低,预计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接近5%,上半年经济增速高于(gāoyú)5%,这降低了近期出台增量财政刺激的可能性。后续可以根据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决定增量措施(cuòshī)的必要性和剂量。当前则是(shì)确保(quèbǎo)全国两会期间批准(pīzhǔn)的财政措施足额实施。 罗志恒表示,中美开启90天谈判是中方坚决反制以及美方考虑(kǎolǜ)自身经济(jīngjì)金融风险、中美难以完全脱钩的客观情况所决定的,短期(duǎnqī)仍可能引发抢出口浪潮,经济数据仍有一定韧性。 他表示(biǎoshì),但还要看到美对华(duìhuá)加征关税仍在40%以上,财政政策的发力点有两个层次(céngcì):第一层次是今年既有政策加快加紧实施,无论是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都要靠前发力,推动新增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推动两新两重(liǎngzhòng)落地、推动化债稳步实施。 第二个层次是(shì)储备新增政策,其一是纾(shū)困以维持社会稳定,纾困受关税冲击的企业、行业和相关失业群体(qúntǐ),按照低保标准(biāozhǔn)给予一定的失业补贴,对受损行业和企业给予财政贴息等;其二是扩大总需求,及时储备并追加预算,一方面(yìfāngmiàn)增强市场信心,另一方面随时可以(kěyǐ)注入实体经济;其三是启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大幅提高国有资本利润上缴到财政,专项用于社保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nóngmín)的养老金,增加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章俊表示,目前来看,存量财政政策(zhèngcè)规模依然充足,短期主要是(shì)加紧落实存量政策,并适时储备增量政策。 章俊认为,存量政策(zhèngcè)方面,今年(jīnnián)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高于去年,但扣除化债资金后,较2022年、2023年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地方新增专项债亦有(zhàiyìyǒu)3万亿元(wànyìyuán)左右(zuǒyòu)待发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刚刚启动发行,后续亦有1.5万亿元左右待发规模,因此预计二季度财政仍将是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之一。 而在增量政策方面,章俊(zhāngjùn)表示目前经济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bùquèdìngxìng)在于关税政策,而内部主要(zhǔyào)不确定性仍然在于房地产。因此,后续无论是通过增发政府债券还是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方式,其主要投向应集中在扩内需(nèixū)、稳就业、稳地产方向。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加紧(jiājǐn)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hé)适度宽松(kuānsōng)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兜牢基层(jīcéng)“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 今年以来政府加快发债稳经济。根据(gēnjù)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今年前4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4.85万亿元(wànyìyuán),同比多3.58万亿元。 (本文来自第一(dìyī)财经)
专家详解关税战下的财政数据,短期财政增量政策出台可能性小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