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委常委叶冬华,分工明确
泰州市委常委叶冬华,分工明确
泰州市委常委叶冬华,分工明确央广网泰州7月(yuè)8日消息(记者(jìzhě)顾炀威)滔滔长江奔涌向东,千年城河(hé)蜿蜒城中,十里溱湖碧波荡漾,万亩垛田花开如海——在江苏泰州,“水”不仅是城市的血脉,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从退渔还湿的(de)生态觉醒到智能护江(hùjiāng)的科技突围,从湿地蝶变的人居(rénjū)焕新到人水共生的幸福图景,泰州全力做好(zuòhǎo)“产、水、文、人”四篇文章,着力构建“江河湖海”交相辉映的城市发展格局,勾勒一个生活富裕、美丽宜居、活力迸发的幸福水城。
长江脉动:从(cóng)生态复绿到科技护江
长江(chángjiāng)流经泰州97.78公里,承载(chéngzài)着沿岸城市的繁荣记忆,也一度见证了过度开发的生态创伤。“曾经(céngjīng)长江边遍布船厂、化工厂(huàgōngchǎng)、鱼塘,水质污染严重。2013年(nián)关停拆除岸线企业,2018年启动生态修复,如今船厂变森林、鱼塘变湿地、江堤变赛道、工厂变公园。”
跟随讲解员的讲述,记者在泰兴长江生态湿地(shīdì)与绿色廊道的“临江观潮(guāncháo)”点看到,岸上道路宽阔平整、绿树成荫,岸边芦苇摇曳、水鸟翔集(xiángjí),江上波光粼粼、碧波荡漾。
泰兴长江生态湿地与绿色(lǜsè)廊道内绿树成荫(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gùyángwēi) 摄)
这条绵延12公里的(de)“生态(shēngtài)林带”,是泰州“壮士断腕”的见证——全市拿出50%的长江岸线,拆除岸线企业、清退养殖水面、退渔还湿。不远处的污泥堆存原址已蝶变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jīdì),“三塘一墙”见证着从(cóng)污染伤痛到生态觉醒的历程。
守护一江(yījiāng)清水,泰州(tàizhōu)交出了“科技答卷”,整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réngōngzhìnéng)、5G等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污染源监测设备等手段,率先对长江实施“大体检”。
“今年6月9日,发现有人在(zài)常隆化工码头东夹江段附近非法钓鱼的画面。工作人员及时(jíshí)发送联系单给渔政部门(bùmén),渔政部门迅速进行了现场执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zhōngxīn)工作人员周彦汝对着大屏介绍。
健康长江泰州(tàizhōu)行动指挥中心(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
在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zhǐhuī)中心(zhōngxīn),18个部门7.7亿条数据(shùjù)资源构筑起“智慧中枢”:848个入河排口信息实时溯源、74条通江支流水质“秒预警”、港口码头空气质量指标实时监测、预警雷达监控水源地周边船舶动态、无人机巡航锁定非法垂钓……每片水域都(dōu)有(yǒu)电子档案,每条岸线都有“健康管家”。
“我们组建了由(yóu)退捕渔民和协管员组成的禁捕巡护队伍,对重点江段、重点时段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泰兴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徐晔指着空中盘旋的无人机表示,高清(gāoqīng)高空瞭望监控、无人机巡航、电子围栏(wéilán)短信(duǎnxìn)警示等数字化手段,让执法如虎添翼。
铁腕治理和科技(kējì)护航之下,成效(chéngxiào)写在江水中:PM2.5平均浓度下降22.8%、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鱼类种(zhǒng)数从最少时的22种丰富到59种、江豚种群频现中流嬉水……长江(chángjiāng)泰州段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湿地(shīdì)新生:从城市伤疤到诗意栖居
长江浩荡东流,润泽出泰州这片“得水(déshuǐ)独厚(dúhòu)”的土地。长江碧波映照下,夏日湿地焕发蓬勃绿意,诉说万物共生的故事。
江苏(jiāngsū)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水杉美如画(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shè))
穿行于江苏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万株水杉、池杉直插云霄,林岛交织、鹭鸟(lùniǎo)翩跹,仿佛身处“绿野秘境”。“这里被誉为‘鸟类(niǎolèi)天堂’,栖息着215种鸟类。看,天空(tiānkōng)中飞过的(de)几只都是(shì)白鹭。”讲解员一路引导游客穿行林间栈道(zhàndào)并介绍,截至2025年5月,湿地公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373种,脊椎动物307种,其中鸟类215种。
其沼泽湿地(shīdì)修复工程因成效卓著,入选江苏首届“十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昔日破碎的滩涂(tāntú)湿地,如今已成为鸟类翩跹的乐园。
里下河是静谧的(de)(de)林岛诗篇,素有“水乡明珠”之称的溱湖则是一曲灵动的水乡交响。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水域宽阔、河网交织(jiāozhī)、蒲草丰茂、荷花盛放。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荷花(héhuā)盛开(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
“溱湖以‘水、湿地(shīdì)、生态’为主题,湖泊、河流、池塘、沼泽等占总面积的72.94%。现有野生动物231种、植物153种,负氧离子常年达8000以上,湖心达到Ⅱ类(lèi)水质。”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沉醉于水乡(shuǐxiāng)之美(zhīměi)。
然而,二十年前溱(qín)湖的生态(shēngtài)图景与今日截然不同。作为长江北岸的生态屏障(píngzhàng),这里曾因密集的畜禽养殖与化工企业陷入困境,天然洼地沦为污染重灾区。
泰州在溱湖湿(shī)地治理上先后投入资金,实施退耕还湿、退渔还湿,经过二十余年系统修复(xiūfù)与保护,昔日的渔业水域已蜕变为长三角“城市(chéngshì)绿肺”。
“那边就是(shì)‘四不像’麋鹿的活动区,每年四五月份是麋鹿的繁殖季,最近是鹿王争霸期。”顺着讲解员的话音(huàyīn),站(zhàn)在观景台上,看麋鹿群漫步水草丰茂处自在嬉戏。
如今园内孕育着251种野生植物、392种野生动物,包括麋鹿、丹顶鹤、扬子鳄等珍稀物种,国家Ⅱ类水质滋养着万物(wànwù)生灵,沉睡的湿地(shīdì)基因重新(chóngxīn)苏醒。
麋鹿在(zài)溱湖国家(guójiā)湿地公园内自在嬉戏(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
每年四月,溱湖会船节(chuánjié)启幕,千舟竞发,将水乡魅力演绎得淋漓尽致。今天的溱湖,以5A级景区的生态(shēngtài)魅力吸引(xīyǐn)八方来客;里下河以林水相依的独特风貌,重塑城市与自然的边界。“得水独厚”的泰州,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湿地新篇(xīnpiān)”。
人水共舞:从千年水韵到幸福(xìngfú)水城
水之利,在于润泽民生。当生态基底(jīdǐ)日益坚实,泰州开始思考,如何借(jiè)“水”优势,与城市发展、百姓幸福紧密相连。
泰州创新提出(tíchū)“双轴驱动、三区融合”的城市发展格局,周山河发展带(dài)作为东西横轴,“挑”动中心城市发展。
在周山河与南官河交界处的市民儿童休闲娱乐(yúlè)露营基地,泰州市城区河道管理处景区管理所工作人(rén)员贲嘉琪介绍:“全线(quánxiàn)以游览步道串联活动广场、趣味小品,市民漫步在疏林草地、花田花海间,恢复人们对水岸(shuǐàn)(shuǐàn)自然风景与水岸生活的温馨记忆,重塑城与河、人与岸的情感联系。”
周山河呈现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gùyángwēi) 摄)
夏日傍晚,周山河景区成为市民纳凉(nàliáng)胜地。天德湖北侧,镜园水景倒映着晚霞,音乐台飘来阵阵歌声;凤凰河帆影广场上,市民在步道上健(shàngjiàn)走、骑行,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嬉戏(xīxì)。
“周山河景区是(shì)泰州主城区(zhǔchéngqū)‘双(shuāng)水绕城’项目的(de)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两岸大型滨河带状生态‘绿肺’建设,如今的周山河不仅成为城市的清水通道、生态走廊,也成为泰州重要的城市符号。”贲嘉琪说。目前,周山河高新区段的生态长廊和两边的城市建设基本成熟,已经成为中心城市新的会客厅(huìkètīng)。
“水天堂、夜游城”,在凤城河的夜色中,另一种滨水生活正在绽放。在这里,两岸绿树成荫(lǜshùchéngyīn),沿河分布着30多个(duōgè)历史文化遗迹和现代(xiàndài)景观,汇集了泰州在历史、戏曲、民俗、商贾等四大方面的特色文化。沿河散步或者游船水上,听(tīng)婉转的戏曲,感受这座古城历史与现代交织(jiāozhī)。
近年来,泰州(tàizhōu)市文旅集团围绕“凤城河水资源”,探索“文旅+餐食+演艺”新场景,打造滨水休闲体验空间(kōngjiān),逐步(zhúbù)成为泰州及周边地区的“周末集聚地”、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当“水(shuǐ)安全”升级(shēngjí)为“水幸福”,千年水城在人与水的双向奔赴中,泰州人的幸福生活也在不断延长。
泰州是一座属于水的城市,过去“临江不见江”,现在“推窗即风景”。当碧水安澜与市井烟火相映成趣,当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jiàzhí)共生共荣,这座祥泰之州(tàizhīzhōu)以水为脉,把一个生活富裕、美丽宜居、活力迸发的幸福水城,已然从蓝图(lántú)照进(zhàojìn)现实,向着更辽阔的未来奔涌向前。
更多精彩(jīngcǎi)资讯(zīxùn)请在应用(yìngyòng)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xiāofèizhě)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tóusù)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央广网泰州7月(yuè)8日消息(记者(jìzhě)顾炀威)滔滔长江奔涌向东,千年城河(hé)蜿蜒城中,十里溱湖碧波荡漾,万亩垛田花开如海——在江苏泰州,“水”不仅是城市的血脉,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从退渔还湿的(de)生态觉醒到智能护江(hùjiāng)的科技突围,从湿地蝶变的人居(rénjū)焕新到人水共生的幸福图景,泰州全力做好(zuòhǎo)“产、水、文、人”四篇文章,着力构建“江河湖海”交相辉映的城市发展格局,勾勒一个生活富裕、美丽宜居、活力迸发的幸福水城。
长江脉动:从(cóng)生态复绿到科技护江
长江(chángjiāng)流经泰州97.78公里,承载(chéngzài)着沿岸城市的繁荣记忆,也一度见证了过度开发的生态创伤。“曾经(céngjīng)长江边遍布船厂、化工厂(huàgōngchǎng)、鱼塘,水质污染严重。2013年(nián)关停拆除岸线企业,2018年启动生态修复,如今船厂变森林、鱼塘变湿地、江堤变赛道、工厂变公园。”
跟随讲解员的讲述,记者在泰兴长江生态湿地(shīdì)与绿色廊道的“临江观潮(guāncháo)”点看到,岸上道路宽阔平整、绿树成荫,岸边芦苇摇曳、水鸟翔集(xiángjí),江上波光粼粼、碧波荡漾。
泰兴长江生态湿地与绿色(lǜsè)廊道内绿树成荫(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gùyángwēi) 摄)
这条绵延12公里的(de)“生态(shēngtài)林带”,是泰州“壮士断腕”的见证——全市拿出50%的长江岸线,拆除岸线企业、清退养殖水面、退渔还湿。不远处的污泥堆存原址已蝶变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jīdì),“三塘一墙”见证着从(cóng)污染伤痛到生态觉醒的历程。
守护一江(yījiāng)清水,泰州(tàizhōu)交出了“科技答卷”,整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réngōngzhìnéng)、5G等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污染源监测设备等手段,率先对长江实施“大体检”。
“今年6月9日,发现有人在(zài)常隆化工码头东夹江段附近非法钓鱼的画面。工作人员及时(jíshí)发送联系单给渔政部门(bùmén),渔政部门迅速进行了现场执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zhōngxīn)工作人员周彦汝对着大屏介绍。
健康长江泰州(tàizhōu)行动指挥中心(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
在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zhǐhuī)中心(zhōngxīn),18个部门7.7亿条数据(shùjù)资源构筑起“智慧中枢”:848个入河排口信息实时溯源、74条通江支流水质“秒预警”、港口码头空气质量指标实时监测、预警雷达监控水源地周边船舶动态、无人机巡航锁定非法垂钓……每片水域都(dōu)有(yǒu)电子档案,每条岸线都有“健康管家”。
“我们组建了由(yóu)退捕渔民和协管员组成的禁捕巡护队伍,对重点江段、重点时段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泰兴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徐晔指着空中盘旋的无人机表示,高清(gāoqīng)高空瞭望监控、无人机巡航、电子围栏(wéilán)短信(duǎnxìn)警示等数字化手段,让执法如虎添翼。
铁腕治理和科技(kējì)护航之下,成效(chéngxiào)写在江水中:PM2.5平均浓度下降22.8%、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鱼类种(zhǒng)数从最少时的22种丰富到59种、江豚种群频现中流嬉水……长江(chángjiāng)泰州段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湿地(shīdì)新生:从城市伤疤到诗意栖居
长江浩荡东流,润泽出泰州这片“得水(déshuǐ)独厚(dúhòu)”的土地。长江碧波映照下,夏日湿地焕发蓬勃绿意,诉说万物共生的故事。
江苏(jiāngsū)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水杉美如画(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shè))
穿行于江苏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万株水杉、池杉直插云霄,林岛交织、鹭鸟(lùniǎo)翩跹,仿佛身处“绿野秘境”。“这里被誉为‘鸟类(niǎolèi)天堂’,栖息着215种鸟类。看,天空(tiānkōng)中飞过的(de)几只都是(shì)白鹭。”讲解员一路引导游客穿行林间栈道(zhàndào)并介绍,截至2025年5月,湿地公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373种,脊椎动物307种,其中鸟类215种。
其沼泽湿地(shīdì)修复工程因成效卓著,入选江苏首届“十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昔日破碎的滩涂(tāntú)湿地,如今已成为鸟类翩跹的乐园。
里下河是静谧的(de)(de)林岛诗篇,素有“水乡明珠”之称的溱湖则是一曲灵动的水乡交响。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水域宽阔、河网交织(jiāozhī)、蒲草丰茂、荷花盛放。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荷花(héhuā)盛开(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
“溱湖以‘水、湿地(shīdì)、生态’为主题,湖泊、河流、池塘、沼泽等占总面积的72.94%。现有野生动物231种、植物153种,负氧离子常年达8000以上,湖心达到Ⅱ类(lèi)水质。”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沉醉于水乡(shuǐxiāng)之美(zhīměi)。
然而,二十年前溱(qín)湖的生态(shēngtài)图景与今日截然不同。作为长江北岸的生态屏障(píngzhàng),这里曾因密集的畜禽养殖与化工企业陷入困境,天然洼地沦为污染重灾区。
泰州在溱湖湿(shī)地治理上先后投入资金,实施退耕还湿、退渔还湿,经过二十余年系统修复(xiūfù)与保护,昔日的渔业水域已蜕变为长三角“城市(chéngshì)绿肺”。
“那边就是(shì)‘四不像’麋鹿的活动区,每年四五月份是麋鹿的繁殖季,最近是鹿王争霸期。”顺着讲解员的话音(huàyīn),站(zhàn)在观景台上,看麋鹿群漫步水草丰茂处自在嬉戏。
如今园内孕育着251种野生植物、392种野生动物,包括麋鹿、丹顶鹤、扬子鳄等珍稀物种,国家Ⅱ类水质滋养着万物(wànwù)生灵,沉睡的湿地(shīdì)基因重新(chóngxīn)苏醒。
麋鹿在(zài)溱湖国家(guójiā)湿地公园内自在嬉戏(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
每年四月,溱湖会船节(chuánjié)启幕,千舟竞发,将水乡魅力演绎得淋漓尽致。今天的溱湖,以5A级景区的生态(shēngtài)魅力吸引(xīyǐn)八方来客;里下河以林水相依的独特风貌,重塑城市与自然的边界。“得水独厚”的泰州,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湿地新篇(xīnpiān)”。
人水共舞:从千年水韵到幸福(xìngfú)水城
水之利,在于润泽民生。当生态基底(jīdǐ)日益坚实,泰州开始思考,如何借(jiè)“水”优势,与城市发展、百姓幸福紧密相连。
泰州创新提出(tíchū)“双轴驱动、三区融合”的城市发展格局,周山河发展带(dài)作为东西横轴,“挑”动中心城市发展。
在周山河与南官河交界处的市民儿童休闲娱乐(yúlè)露营基地,泰州市城区河道管理处景区管理所工作人(rén)员贲嘉琪介绍:“全线(quánxiàn)以游览步道串联活动广场、趣味小品,市民漫步在疏林草地、花田花海间,恢复人们对水岸(shuǐàn)(shuǐàn)自然风景与水岸生活的温馨记忆,重塑城与河、人与岸的情感联系。”
周山河呈现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gùyángwēi) 摄)
夏日傍晚,周山河景区成为市民纳凉(nàliáng)胜地。天德湖北侧,镜园水景倒映着晚霞,音乐台飘来阵阵歌声;凤凰河帆影广场上,市民在步道上健(shàngjiàn)走、骑行,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嬉戏(xīxì)。
“周山河景区是(shì)泰州主城区(zhǔchéngqū)‘双(shuāng)水绕城’项目的(de)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两岸大型滨河带状生态‘绿肺’建设,如今的周山河不仅成为城市的清水通道、生态走廊,也成为泰州重要的城市符号。”贲嘉琪说。目前,周山河高新区段的生态长廊和两边的城市建设基本成熟,已经成为中心城市新的会客厅(huìkètīng)。
“水天堂、夜游城”,在凤城河的夜色中,另一种滨水生活正在绽放。在这里,两岸绿树成荫(lǜshùchéngyīn),沿河分布着30多个(duōgè)历史文化遗迹和现代(xiàndài)景观,汇集了泰州在历史、戏曲、民俗、商贾等四大方面的特色文化。沿河散步或者游船水上,听(tīng)婉转的戏曲,感受这座古城历史与现代交织(jiāozhī)。
近年来,泰州(tàizhōu)市文旅集团围绕“凤城河水资源”,探索“文旅+餐食+演艺”新场景,打造滨水休闲体验空间(kōngjiān),逐步(zhúbù)成为泰州及周边地区的“周末集聚地”、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当“水(shuǐ)安全”升级(shēngjí)为“水幸福”,千年水城在人与水的双向奔赴中,泰州人的幸福生活也在不断延长。
泰州是一座属于水的城市,过去“临江不见江”,现在“推窗即风景”。当碧水安澜与市井烟火相映成趣,当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jiàzhí)共生共荣,这座祥泰之州(tàizhīzhōu)以水为脉,把一个生活富裕、美丽宜居、活力迸发的幸福水城,已然从蓝图(lántú)照进(zhàojìn)现实,向着更辽阔的未来奔涌向前。
更多精彩(jīngcǎi)资讯(zīxùn)请在应用(yìngyòng)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xiāofèizhě)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tóusù)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